【 行业动态】伴随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推进,环保领域日益受到众多投资和关注,成为企业未来参与国际基建的重点领域,一些中国环保企业相继走出去参与国外项目投资建设。到国外拿项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,防范什么风险,有什么优惠的政策?
古丝绸之路上再次响起阵阵驼铃。
伴随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推进,环保领域日益受到众多投资和关注,成为企业未来参与国际基建的重点领域,一些中国环保企业相继走出去参与国外项目投资建设。
“基于中国国力持续增长和金融危机的推波助澜,整个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中国企业旺盛的生命力和过剩产能需要去新兴市场挖掘。”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柯俭表示。
到国外拿项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,防范什么风险,有什么优惠的政策?9月28日,第二届中国PPP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,以聚焦“一带一路”投资热点领域之环保行业为主题的夜话沙龙将论坛推向了高潮,来听听那些“过来人”的经验之谈。
苏伊士亚洲区执行副总裁兼德润环境总裁孙明华,中国–东盟(上海合作组织)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副主任张洁清,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、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、北京控股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柯俭,云南水务总经理于龙,北京清控伟仕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及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定向邀请入库PPP专家刘世坚应邀出席本次夜话论坛,各自从不同角度畅谈了在环保行业走出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建议。
环保企业积极“出海” 看好国外市场
孙明华表示,去国外进行投资,一方面的原因是国内竞争太过激烈。海外市场虽然存在语言不通,人生地不熟的情况,但很多民营企业、央企都愿意在探索中前行。另一方面,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,走出去不仅仅是市场行为,也是企业服务国家战略政策的体现,其深远意义非同小可。
国外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,中国环保企业为什么先走到欧洲买买买?柯俭特别强调了德国的文化,北控之所以花费14.38亿欧元收购德国专门做垃圾焚烧的公司,正是因为看中了德国的工匠精神和细致的管理,其次,北控还引进了德国双元制的教育体系。
于龙表示,很多人担心在国外的投资风险,但国外的投资机遇与风险并存,不同国家和地区情况也各不相同,并不见得国外投资的风险一定就比在国内投资风险更大。
于龙介绍,云南水务从2011年的12.2亿做到现在248亿经营规模,海外项目已覆盖多个国家。当年“走出去”时首先布局东南亚地区市场,主要基于云南面向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区位优势,东南亚国家与中国,特别是与云南的的距离较近,路程不远,而且人口众多,可开拓环保项目也很多。
当年得知泰国的污水处理率较低,2013年在曼谷有约300万吨污水量,只有约90万吨得到处理。云南水务看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,并逐步介入,从2013年就开始了与泰国当地的环保项目合作,并已在新加坡、印尼、马来西亚等其它东南亚国家进行了市场布局,以后还将进一步抓住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实施的契机继续开拓全球市场。
他还表示,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,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今非昔比。目前,东南亚地区国家政府和政党普遍对华态度友好,与中国合作关系也非常好,积极响应“一带一路”战略。供水、污水处理、固废处理等环保项目不仅造福当地民众,还具有一定的国家对外战略意义。
张洁清介绍,东盟的空气、海洋问题及中亚的荒漠化、土地化、水资源分配不公问题很严重。可持续发展又是国际环境形势大主流,每个国家政府都特别关注环境问题,一些中亚国家的环境理念、对环境问题接受度、关注度及改变的迫切度很强烈,他们早就开始拥抱绿色经济的概念,东盟和中亚地区存在着广阔的投资机会。
政府“搭桥”助推环保企业“走出去”
《关于推进绿色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指导意见》及《“一带一路”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》两个文件告诉我们绿色一带一路的建设方向和目标。
张洁清指出,第一,习主席在高峰论坛提出要建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,实现生态环境信息共享,推动生态环保产品和技术在此平台上开展合作。第二,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联盟的成立为企业间开展互动交流,推动一带一路的绿色化提供了平台。
张洁清还表示,中国–东盟(上海合作组织)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作为南南环境合作平台,成立了能力建设培训班,开展环保技术培训,帮助当地国家提高环境管理能力。同时也建设了合作示范基地,成立一带一路技术转移中心,搭建中国环保企业与国外政府的桥梁,帮助环保企业走出去。
“走出去”要找准时机选准区域 “抱团”或是最好选择
环保行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各种风险,包括地缘政治风险、地方政策、法律风险及融资风险等。
“需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,重视海外投资时机的判断”,孙明华认为目前是固废危废的市场,水务领域竞争已经相当激烈,市场也较为饱和。国内建议布局轻资产项目,如智慧水务、海绵城市、智能水表、雨洪管理、大数据平台等。
中国环保企业走出时最好与央企、国企合作,“抱团”出海,央企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强,具有海外市场的平台优势和项目经验,环保企业可利用专业技术优势和服务水平与之完美结合。
走出去的好与坏不能一概而论,得看地区和国家。对于不缺技术、资金的诸如新加坡、以色列此类的发达国家,适合推广智能水务及节能水技术的研发,帮助政府进一步提升其水务精细化管理。有资金但没有研发技术的相对发达国家应重点关注,比如沙特阿拉伯、阿联酋、卡塔尔,就可以优先考虑工业污水处理、污水回用和海水淡化等方面。
一带一路上的东南亚、南亚、中亚、中东欧大部分国家应成为中国投资的重点,他们市场大且在政治上与中国关系稳定,大多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,环保基础设施的需求增长迅速,资金和技术缺口都较大。另一方面,其经济的发展也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盈利空间和增长潜力,因而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将会面临很多投资机会。
对于伊拉克、非洲这样不发达、政治不稳定的国家,还是以做公益为主,赚钱为辅。这些年,苏伊士通过Aquassistance等公益组织为老挝、柬埔寨、缅甸等国的清洁供水也提供了不少支持。
刘世坚强调去国外做项目要加大PPP项目之间的关联性及前后端咨询力度,提倡“以人为本”的理念。应扎扎实实地做好总体规划,打破信息孤岛,做PPP大咨询,才能实现真实的财政可承受,不然很容易变成走过场。
于龙表示,在法律法规稳定成熟的国家,中国企业的投资经营权益会更有保障,遇到问题可依靠当地的法律途径解决,投资项目可以通过协商争取在项目用地的红线内按照中国标准执行。